古典舞的训练技巧

频道:古典舞 日期: 浏览:51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舞蹈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典舞的训练技巧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古典舞定名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古典舞融合了我国传统戏曲与武术的精华,其中的翻身技巧更是古典舞中的精粹部分。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动作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它的艺术表现力超强,展现力极为复杂,向人们传递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肢体语言,更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在舞台上极具渲染力,是古典舞学习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基于翻身在古典舞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析了翻身技巧的训练与掌握方法,以期传承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更好的向人们传达美的感受并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

  一、翻身的技法与功效

  在古典舞教学中,翻身的技法多种多样,如点步翻身、踏步翻身、串翻身、探海翻身、吸腿翻身、上步翻身、盖腿翻身,等等。这些翻身技法是古典舞学习的基础,严格来说,只有掌握了翻身技巧,古典舞学习才能取得初步效果。然而,翻身的技法虽然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却只有一种技巧形式,即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快速转换脚步,保持身体的翻转,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旁提的形态。在古典舞的表演舞台上,动作与动作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而翻身即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衔接动作。在表演过程中,翻身使整套动作连续贯通,且翻身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探海翻身,以右腿为轴心,左腿提起作后翻转动作,双臂自然伸展,连绵圆润,犹如起伏的波浪;而探海翻身接吸腿翻身,大弧度跨越接身体快速旋转,更能够彰显翻身的艺术魅力,传递美的感受。

  二、翻身动作的掌握与训练

  (一)翻身动作的掌握要点

  翻身动作主要可分解为三个部分,即上身部分、身体中段部分、下身部分,初学者在学习翻身时,需采用分段练习和整体动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1.上身部分的掌握要点。上身是以腰部为分界,颈部、头部、手臂都是翻身技巧的练习重点。在表演过程中,处于翻身动作的人体上身部分全部处于倾斜状态,且连续的翻转对上身的平衡力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要点一是手臂的动作,二是头部对旋转的适应能力。其中,手臂需保持与翻转方向的微反向力,以防止身体失去重心,并有效控制速度;而头部的轴心则起到稳定翻身的作用,并保持身体的倾斜度,增加翻身的美感。

  2.身体中段部分的掌握要点。身体中段是指人体的腰、胯部位,这一部位是古典舞翻身力量的主要来源,并且也是翻身动作的主要转轴,在练习时腰、胯需保持同向运动,翻身动作才能完成。身体中段部分的掌握要点首先在于腰胯的灵活度,其次锻炼腰胯力量,并练习对腰胯力量的控制能力,只有这样,翻身动作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而练习者也才能有效避免自身受到损伤。

  3.下身部分的掌握要点。腿部是翻身动作的翻转助力,腿部的力量与灵活度是翻身动作的核心。因此同腰、胯一样,腿部的掌握要点同样也是灵活度与力量的控制。

  (二)翻身动作的训练

  结合上述翻身技巧需掌握的各项要点,在古典舞教学中,可将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通过练习达到三项条件,其一是身体的柔韧度,其二是腰部的力度,其三是对力量的控制能力。首先,身体的柔韧度是学习翻身动作的基础,缺乏柔韧度的翻身动作呆滞僵硬,缺乏美感,且各个动作也难以到位;其次,鉴于翻身动作始终保持倾斜状态,因此需要腰、胯部凝积大量的力量,并在开始动作时释放出来,因此力量也是初步训练阶段的重点;再次,过度的力量会使人体失去平衡,因此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控制能力。

  2.中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集中于两点,其一是增加完整动作的训练力度,消除由前期分解练习所造成的动作分割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其二是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循环渐进的掌握整套动作。在中期训练阶段,教师可考虑让学生进行负重训练,并在此基础上,由单一的翻身技法练习向着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复合型翻身技法练习方面转化,加强学生对各种技法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发展学生身体的各项能力。

  3.后期训练阶段。翻身动作的后期训练需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熟练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加大对学生的意识或认识的教育力度。综合来说,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致已能够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技巧,那么,在古典舞中翻身动作所代表的是什么?其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或向观众展现了什么?而这些,都需在后期训练阶段反映出来。如果说前、中期的翻身训练是纯技能的训练,那么后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在理论方面,要注重让学生体会古典舞是传达着怎样的信息,而翻身动作在古典舞中又代表了哪些信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思维转化将翻身的内涵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形、神的'相互融合。其次,在实践方面,加大复合型翻身组合的训练力度,采用成套的动作来提升学生对翻身动作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结语

  古典舞中的翻身技巧是沿袭了传统戏曲和武术中的精华,从艺术价值的视角探析,古典舞的翻身动作剔除了戏曲翻身动作中华而不实的杂质,并从创新的角度吸纳了武术翻身动作的单调,因此相较而言,古典舞翻身动作更具艺术欣赏价值。在未来的古典舞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继续传承翻身动作这一传统文化,更要继承这种创新精神,将古典舞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使其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实现我国非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阅读:

  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种类及特点

  (一)旋转的种类

  在舞蹈中,旋转是指人体围绕一个点或者一个轴进行的圆周运动。构成舞蹈旋转技巧的三大要素是舞姿、动力和重心轴;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大致可分为直立转、舞姿转、复合转三种类型。其中直立转为基础,舞姿转为核心重点,复合转为高难技巧。它们其内部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二)旋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旋转的主要特点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轴面或者说是身体在空间中发生扭转、交错的关系,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独具的风格特征。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是画圆的艺术,旋转连接转换多在三圆(平圆、立圆、8字圆)中完成。其一以“拧倾”为核心的曲线造型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基本体态,也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其二民族舞姿的运用使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复合型与流动性加强,进一步增大了舞蹈的空间变化。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训练

  (一)旋转能力基础训练

  1、培养舞者正确的“站”姿是旋转的坚实基础

  “站”是一切动作的基础,是舞蹈训练的开端。没有正确的站姿就不会有合理的身体重心及稳定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旋转,因此培养正确的站姿是舞蹈训练的基本要求。

  2、加强半脚尖的“立”是旋转中最主要的一点

  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同一质量的物体,只有接触面小了,摩擦力才会变小。摩擦力小了,才能够用很小的劲,转得更快,转的圈更多。练习旋转初学者应该先着手于人体直立基础上的旋转,从“一位”基础上的立到“二位”基础上的立;从双脚支撑的立到单脚支撑的立;从双手扶把基础上的立到单手扶把基础上的立,并贯穿不扶把时不同手位基础上的立;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控制能力以便于寻找准确的重心。此外我们所要求的“直立”强调身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拉,即半脚掌抓地的牢固(我们俗称“往下踩”)与头顶的垂直向上延伸(我们俗称“往上长”),并要求身体的腹部和腰部收紧,肩下沉以达到“直立”的最佳状态。

  3、“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说“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好的蹲,也就不会有好的转”。只有我们把蹲做好,才能有更好的“立”。

  4、“开”也是“转”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也是芭蕾舞中要求的最重要的一点,在“转”中无论是起法儿,还是旋转过程中,都要求从下而上的脚踝、膝关节、胯关节的开度。如果都是“关”的,即使能“转”,舞姿也不会好看。

  (二)旋转能力技巧训练

  1、旋转的重心训练

  完成任何一种旋转技巧都离不开重心的掌握,正确的旋转重心就是旋转时身体的重心必须落在主力腿的支撑面之内。如直立式掖腿转,可以作为原地旋转的基础动作最早练习。因为对于初学旋转的同学来说,容易正确地树立旋转重心的概念,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在旋转中的协调运动,从而正确掌握旋转技巧的要领。

  在多年教学总结中我认为,旋转的重心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于初学者我们以利用把上的立点练习,使舞者养成一种动作定型,让舞者了解到什么是旋转所要求的重心;

  第二步,在基本掌握了把上的立点练习之后,舞者们可以在把下练习立点,加强对重心的把握,养成科学使用重心的习惯;

  第三步,舞者可以开始旋转,并在旋转中感受重心的位置,运用自己的身体体现出对旋转重心的理解。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舞姿丰富,各种拧、倾、圆、曲的形态对舞者重心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旁提为主要舞姿的“射燕转”、以拧、倾、提为主要舞姿的“大掖步转”、以提、仰、含、沉为主要韵律的“云手转”,这些动作幅度都几乎要求达到极限的旋转,掌握好重心对完成的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旋转的速度训练

  舞蹈中的速度能力是指舞者身体或身体某个部位快速运动与动作反应时间的总和。它不仅是一名舞者必不可少的能力,更是发展技术技巧的需要。因此,舞者们一定要拥有良好的速度能力,才能掌握和完成技术技巧,而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旋转对于速度的要求也是如此。

  我认为,训练舞者旋转的速度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旋转中,舞者应时刻注意对速度的把握,用高标准的速度练习来加强自身的旋转能力,其次,想要达到旋转的速度要求,也需要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伴奏音乐来规范动作的节奏和速度,通过提高音乐的速度,迫使练习者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3、旋转的全身性协调训练

  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舞者们想要完成旋转,全身性的协调配合就成为了舞者们需要把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因此,舞者们想要加强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就应该时刻注意对它的培养,以及养成在舞蹈方方面面中运用它的习惯。协调能力的培养在旋转动作的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协调能力首先体现在旋转动作的“起法儿”当中。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起法儿”多种多样,可以说是身法的延续和夸张.例如在很多舞姿转中,它的“起法儿”是“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指”。它要求在准确的节奏里一瞬间完成动作,只有肌肉表现出高度的协调性,有了正确的发力的方法,重心才能顺利到位,旋转才能顺利进行。没有预备性动作就没有下一个功能性动作,而功能性动作的效果往往又取决于预备性动作的完成情况。不协调的“起法儿”,会给旋转造成阻力,使舞姿失去平衡,影响旋转的速度和质量.掌握动作之后,必须反复练习,不断强化。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运用

  舞蹈是一种表情艺术,是从舞者的内心之情外化为具体可见的现象,再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表达出更深层的情感,使大家在审美中引起情感的共鸣。高超的技巧对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欣赏部分,运用这些技巧是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来表现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作品内容。因此在舞蹈创作中把握好技与舞有机融合,达到舞中有技,技舞相融的境界,这将充分展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性和魅力特质。

  古典舞男子独舞作品《风吟》就以格调清雅淡幽,把技巧无形的融合在“随心而舞、随风而动”的舞动中,舞蹈以写意的手法,去展现风中吟唱的心绪。动作设计看似“无意”,但却表露出编导深厚的功力。该作品在2001年获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2002年获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银奖。这个作品最早的雏形是编导张云峰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二年级学生时期创作的。《风吟》强调的是人体失重的那一瞬间身体做出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寻找动作的变化,而这样构成的动作就更加的流畅,也更容易表现人体美感的多样性。比如:斜体空转这个技巧动作,它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做空转的变形倾斜,是演员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一种高难度技巧。编导对整个舞蹈动作的设计于“倾——拧——旋”的元素中,对“点和线”交织与融会,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更加顺畅和严密,充分传递舞者内心的思想感情。《风吟》中有关动作力度的运用非常丰富,出现了没有用力或轻轻用力完成动作的时候,也有突然加速的时候,还有从放松到突然加速再到放松的时候,这样不同的发力给人一种虚实结合的变化,例如:在作品最后结束之前的一个变形舞姿转,演员给一个最大的发力,把转在一瞬间提到最快的速度,然后放松下来,再到最后没有转速为止,是一个由大到小、由强到弱、从实到虚、从有形到无形、逐渐弱化的过程。该作品为突出动作“轻盈”的质感,在动作的衔接与处理上都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轻风飞舞”的审美意象。在技术技巧的设计上,编导也为了追求一种轻飘感,例如兼备倒立、复合转等技巧都在时间上做了处理,在改变动作惯性基础的同时求得一种轻盈的感觉。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各异,总的来说是见仁见智的,古典舞中各种旋转技巧的运用在表达作品的内容以及增加作品的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训练内容和方法也会不断的发展,尽管如此,每位舞蹈学习者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的探索、总结各种训练经验,以使旋转技巧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形成更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古典舞的训练技巧】相关文章:

古典舞的翻身技巧与训练11-05

中国古典舞训练技巧11-15

古典舞翻身技巧的掌握与训练08-16

古典舞训练有什么技巧07-06

古典舞关于跳跃技巧训练09-02

古典舞腰部训练技巧详解09-30

古典舞跳跃动作技巧训练08-27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训练11-07

中国古典舞旋转能力训练的技巧09-24

关键词:古典舞

相关文章